我國食品包裝設備急需自主創新
近年食品包裝機械以每年16%的比例在飛速增長,據有關部分預計,從2011年到2015年,食品與包裝機械業總產值有望突破6000億元。于此同時我國一些企業也抓住了這個機遇,大力發展食品包裝機械,可以說近年來我國包裝機械工業有了極大的突破。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我國食品包裝機械的一個弊端是我國的包裝機械缺自主創新,高技術含量的機器領仍需進口。
筆者走訪了眾多包裝機械生產廠家,雖有些不錯的廠家現能生產一些全自動的產品(像我公司的真空包裝機、灌裝機)但大多數先進設備還需要大量引進外國設備。像塑料薄膜雙向拉伸設備,及手動打包機廠家都在帶理著國外設備。。除此之外,還有乳品業大量使用的無菌包裝盒、進口灌裝設備幾乎都為瑞典利樂公司一家提供。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包裝機械對國外高端技術的過度依賴,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包裝工業持續、穩定發展。
何南認為我國包裝機械與國外相比,主要是我國我國機械制造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上。他分析,我國的技術研究力量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科學研究所,二是大專院校,三是企業內部的科研機構。目前科學研究所要求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面臨向企業化的方向轉變,開始無法顧及技術性的開發與研究;大專院校也有創收任務,沒有精力作一些技術性研究;而企業的技術力量本身就是依附生產,因此進行開發性研究就面臨著科研技術力量和實驗室裝備兩方面的限制,而一種新技術若不經過科研所的前期開發是無法直接應用到生產的。
針對此種現狀,有專家認為,中國包裝工業應該從實際出發,走引進技術且與自主創新結合的道路,很難完全靠自主創新去發展。我國的包裝業是靠著比較優勢走上發展道路的。一是漢字信息處理的優勢;二是人才的優勢。如果從綜合制造水平,去跟國外制造商硬拼,是不行的。包裝機械自動技術所涉學科眾多,“有些企業可自行解決,有些則必須和有關專業企業或研究院聯合解決。至于環保產品攻關涉及面更廣,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的自主創新意識還很不夠!”
|